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,快递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然而,随着快递行业的迅速发展,一些问题也随之浮现,如快递擅自投柜、代为确认签收等不规范行为,给用户带来了诸多不便。为了规范快递服务,保障用户权益,成都市近期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快递行业的《管理办法》,为快递“立规矩”,封面新闻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了解。
《办法》明确规定,寄递企业需按照国家规定使用符合标准的包装产品,禁止使用不符合法律、行政法规以及有关规定的材料包装邮件、快件。这一举措旨在减少环境污染,推动快递行业的绿色发展。同时,鼓励寄递企业使用经过绿色产品认证的包装材料,并加快推广使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车辆,以降低碳排放,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。
在保障快递安全方面,《办法》提出了严格要求。寄递企业在收寄、分拣、安检等场所必须按规定安装视频监控设备,并确保24小时不间断运转。监控图像资料的保存时间不得少于30日,营业场所的关键区域监控资料保存时间更是要达到90日以上。这些规定不仅有助于防范快递丢失、损毁等问题,也为解决纠纷提供了有力证据。
尤为值得一提的是,《办法》特别强调了用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。未经用户同意,快递企业不得擅自将快件投递到智能快件箱、快递服务站等快递末端服务设施,也不得代为确认收到快件。这一规定有效避免了因快递擅自处理而导致的用户不便和纠纷,提升了用户的满意度和信任度。
此外,《办法》还对寄件人提出了明确要求,禁止交寄或夹带禁止寄递物品,不得将禁止寄递物品匿报或谎报为其他物品交寄。这一规定有助于维护社会安全和公共利益,防止不法分子利用快递渠道进行违法犯罪活动。
对于违反《办法》规定的企业,邮政管理部门将依法进行处罚。寄递企业未按规定安装视频监控设备、监控设备未按规定运行或保存监控资料不符合规定期限的,将被责令限期改正;逾期未改正的,将面临1万元以下的罚款。这一处罚措施有力震慑了违规行为,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据统计,目前成都市平均每天揽收和投递的包裹量超过900万件,平均每天有2600多万件快递在成都中转。如此庞大的快递量背后,是成都市对快递行业严格监管和积极引导的结果。通过出台《办法》,成都市不仅规范了快递服务行为,提升了用户满意度,还推动了行业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。
展望未来,成都市将继续加大对快递行业的监管力度,不断完善相关法规和政策体系,推动快递行业向更加规范化、绿色化、智能化的方向发展。同时,也期待广大快递企业和用户共同努力,共同营造一个安全、便捷、绿色的快递环境。